冬季喝水注意事项
栏目: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:2024-12-23
分享到:
一、水温方面避免过烫的水饮用过烫的水(超过 65℃)会对口腔、食管和胃黏膜造成损伤。长期喝烫水可能导致口腔黏膜的烫伤,引发口腔溃疡;食管黏膜在反复烫伤修复的过程

一、水温方面

避免过烫的水

饮用过烫的水(超过 65℃)会对口腔、食管和胃黏膜造成损伤。长期喝烫水可能导致口腔黏膜的烫伤,引发口腔溃疡;食管黏膜在反复烫伤修复的过程中,有可能发生病变,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。在冬季,人们可能会因为想取暖而喝很烫的水,但最好是将水温控制在 40 - 50℃左右,这样既能起到一定的暖身作用,又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。

防止喝冰水

冬季人体的胃肠道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。喝冰水会使胃肠道受到强烈的冷刺激,导致胃肠道血管急剧收缩,影响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蠕动,从而引起腹痛、腹泻等不适症状。特别是对于患有胃肠道疾病如胃炎、胃溃疡、肠易激综合征等的人群,更应该避免喝冰水,尽量饮用温水。

二、饮水量方面

保证足够的摄入量

冬季虽然不像夏季出汗那么多,但人体仍然需要足够的水分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。一般来说,成年人每天至少需要饮用 1500 - 1700 毫升的水。不过,具体的饮水量还会因个人的身体状况、活动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。例如,在室内有暖气或空调的环境中,空气比较干燥,人体水分流失相对较快,就需要适当增加饮水量;如果进行了户外运动,即使在冬季也会出汗,也要相应地多补充水分。

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

当感觉到口渴时,身体其实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状态了。在冬季,由于人们的口渴感可能会相对减弱,所以更要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。可以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来喝水,比如每隔 1 - 2 小时喝一次水,每次喝 150 - 200 毫升左右,这样有助于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。

三、饮水时间方面

清晨起床后喝水

经过一夜的睡眠,人体会通过呼吸、皮肤蒸发等方式散失一定的水分,血液会变得相对黏稠。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水(约 200 - 300 毫升),可以补充水分,降低血液黏稠度,促进血液循环,还能帮助清洁胃肠道,促进排便。

不要在睡前大量喝水

睡前大量喝水可能会导致夜间频繁起夜,影响睡眠质量。而且,夜间人体新陈代谢相对缓慢,肾脏的排水功能也会减弱,如果睡前喝太多水,可能会加重肾脏的负担,甚至引起水肿。不过,如果感觉口渴,可以适量喝一点水,一般不超过 100 毫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