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天如何健康饮水
栏目: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:2024-12-27
分享到:
控制水温适宜温度:冬天喝水,水温很关键。一般建议饮用 30℃-40℃左右的温水,这个温度接近人体体温,既不会刺激胃肠道,引起肠胃不适,又能让身体更舒适地吸收水分

控制水温

适宜温度:冬天喝水,水温很关键。一般建议饮用 30℃-40℃左右的温水,这个温度接近人体体温,既不会刺激胃肠道,引起肠胃不适,又能让身体更舒适地吸收水分,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温暖身体,驱散寒意。

避免过热过冷:过烫的水(超过 65℃)容易损伤口腔、食管黏膜,长期饮用增加患食管癌等疾病的风险;而太凉的水(低于 10℃)则可能刺激肠胃,导致肠胃痉挛、腹痛、腹泻等问题,尤其对于本身肠胃就比较敏感的人群更要注意。

把握饮水量

保证基础量:即便在冬天,人体每天也需要摄入足够的水分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。正常成年人每天一般要保证 1500 - 2000 毫升左右的饮水量,不过具体量可根据个人身体活动量、饮食情况等有所调整。比如运动量较大、吃较多干燥食物的人,要适当多喝些水。

按需补充:如果长时间待在有暖气或空调的室内,环境比较干燥,水分蒸发快,就需要额外多补充一些水分。

注意饮水时间

晨起一杯水:经过一夜睡眠,身体会通过呼吸、出汗等消耗不少水分,血液相对黏稠。早上起床后空腹喝一杯 200 - 300 毫升的温水,有助于稀释血液,促进血液循环,还能刺激肠胃蠕动,帮助排出宿便,开启一天的新陈代谢。

饭前半小时:饭前半小时左右喝适量的水,大概 150 - 200 毫升,可以提前占据胃部一定空间,增加饱腹感,这样在吃饭时能减少食物摄入量,对想要控制体重的人来说是个不错的小窍门,同时也有利于食物的消化。

工作学习间隙:长时间专注工作或学习时,别忘记适时补充水分,每隔 1 - 2 小时喝 150 - 200 毫升水,既能缓解疲劳、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,又能防止身体缺水。

睡前适量饮:临睡前 1 - 2 小时可以喝 100 - 150 毫升的水,补充夜间身体所需水分,但不宜大量饮水,不然夜间可能频繁起夜,影响睡眠质量。

选择合适的水

适量喝淡茶水:冬天可以适量饮用淡茶水,像红茶、普洱熟茶等发酵茶,性偏温,有一定暖胃作用。

少喝饮料:应尽量少喝碳酸饮料、果汁饮料、奶茶等含糖饮品,这些饮料大多含有较多糖分、添加剂,过多饮用不仅不能有效补充水分,还可能导致热量摄入过多、血糖波动等健康问题。

总之,冬天健康喝水要多关注水温、饮水量、饮水时间以及水的种类等方面,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,为身体健康助力。

未标题-111.jpg